图文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文新闻 >> 正文
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我校侧记
发布日期:2019-03-28

http://www.sdust.edu.cn/__local/5/CE/87/F0B625E483BA7C84513EC2C8B2B_112391B5_1DE4A.jpg

走进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南门,一座红色大楼便映入眼帘,上面七个大字“国家工程实验室”使它显得与众不同,准确来说,它的全名是“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不为人知的是,它同时带有的标签是煤炭充填开采方面“国内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日前,这个实验室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的验收,标志着山东科技大学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是一个专注于“绿色开采”、高度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国字号实验室,它的作用如何?缘何落户山东科技大学?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记者近日对其进行深度探访。

源起飞来机遇敏锐抢抓机缘

一年以后,很多人提起国家工程实验室时,都会回忆起2017年夏天山东科技大学迎来的那次历史机遇。

泰安校区党政办公室主任逄杰文回忆:“当时新矿集团正在建设一个重大国家项目,是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进行煤矿绿色开采与固体废弃物高效利用研究,当项目进展到2017年的时候,按照项目进展需要建设一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最终通过国家发改委的验收提供支撑条件。但是实验室的建设需要科研团队支撑,需要依托学科平台、依托院士队伍,具体如何建设,新矿正在考虑和哪些科研单位或政府机构合作共建,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和山科大合作的可能性”,在活动现场,偶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我校与会人员敏锐地嗅到山科大将迎来一次大的学科发展机遇,马上开始思考——山东科技大学本身在煤炭充填方面有多年的理论和现场经验,积累了丰富科研成果,为何不抢抓这个机遇,发挥自身在人才和科研团队方面的优势,全力支持和配合实现校企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工作呢?一旦建成国家工程实验室,不仅会提高学校科研层次,实现校企共赢,从长远角度考虑更会为中国煤炭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个机遇必须抓住!

对这次机遇,泰安校区有着自己的理解。校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民说:“王少鹏副校长曾说过,‘舞台再大,你不上台永远是观众;平台再好,你不参与永远是局外人;能力再强,你不行动只能看别人成功’”。就这样,校区立即向学校主要党政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建设实验室的构想与计划。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后,批准了校区的计划。就这样,我校和新矿集团合作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大幕被严谨而迅速地拉开。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首先面对的是多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逄杰文告诉记者,当时新矿集团的合作单位有多家,意向参与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有很多重量级单位,如何能让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我校,获取对方信任,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首要问题。

绣花要得手绵巧,欲寻求顺利合作,必须拿出自身的实力和态度。学校迅速和新矿集团沟通,不断和新矿集团洽谈,十天谈一次、半月一调度,大家加班加点开展工作,决定集校区之力,把国字号科研平台建设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轮沟通,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泰安校区资土系主任贾宏俊讲到:“当时校区对新矿提的各种要求全力配合,组建专家人才团队,腾出位置、虚位以待实验室的建设”,学校完善的科研队伍,多年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新矿集团的认可。

同时考虑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成之后落在大学,相较之落在企业,能更好地发挥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作用,在矿山充填开采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科学研究方面进行突破。双方认为,要借助国家级实验平台积极开展科学实验研究,进一步推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为百姓造福。

自此,围绕“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部署目标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具体要求,学校抢抓了稍纵即逝的机遇,开始了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步伐。

http://www.sdust.edu.cn/__local/C/25/7A/14F55B8A1513E7CEB8D3850B2CE_0B8771ED_110C2.jpg

默默埋头苦干稳稳接住机会

一份来自2017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合署的公开文件显示:根据深化改革发展目标要求,2017年10月起发改委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一定意义上,一旦山科大和新矿合作共建的煤炭充填开采国家实验室通过验收,将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最后一个。

“文件意味着,发改委以后将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我们如果此次验收不成功,以后也再无机会。”贾宏俊谈到。

机会来了,能否接住,靠的是真付出和硬本领。在初步达成了校企共建后,如何建好并通过验收成为全校上下的首要任务。贾宏俊表示,“因为计划2018年4月份进行验收,这样算来,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简单说就是时间紧,任务重。”

2017年的暑假双方启动共建工作,时间虽紧,但对待科研平台建设,却来不得半点急躁和马虎。泰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以功介绍,“我们完全按照国家各项规定标准进行,实验室建设确保账目清晰、招投标规范,整个工作没有别的捷径,能做的不过是压缩休息时间,当年暑假、寒假、节假日大家都没有休息,从服务大局出发,一心想着建成以后学校发展能更上一个平台,各个部门合力行动起来,扑在了实验室建设上。”

选址是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基础工作,为切实做好实验室建设项目筹备工作,双方就项目建设问题展开了密集交流与沟通。王民回忆,“仅7月中上旬,新矿集团科技环保部负责人庞继禄、范振忠、刘志钧、巩华刚和济南煤炭设计院朱志强等一行先后两次来校区商谈实验室共建具体问题,并重点就实验室场地规划设计进行了考察。”

上面千头线,下面一根针。泰安校区资土系实验员关彤经历了事无巨细的整个过程。他回忆,“领导已经定了方向,做好规划。当时我们第一项工作就是要腾空房间,选址最后确定的是2号教学楼。但是楼上原有施工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一些大型的老旧设备都在,那是老矿院的家底,还有各个系部的办公室也在那个楼上,命令来了,十一假期大家就行动起来,拿出全部精力,大约一周左右,整个楼迅速搬空,就把场所倒腾出来。”

场地规划好了,要根据方案进行装修。“夜里一点半还睡不着,到半夜准要醒过来,因为满脑子着急焦虑,大家都着急”,关彤回忆,“施工是我盯着,有时候是有力使不上,学校和校区相关领导几乎每天都来,总感觉进度慢了。开始施工后,因为很多新设备没进来,我们比较矛盾,因为设备没来就铺设线路的话担心后期设备来了,调试再出问题怎么办?很多设备价值百万甚至千万,都跟宝贝一样对待,最后决定先进设备,进来一台接好线路调试好后,然后再铺设线路铺瓷砖装修,一间一间的赶进度。直到最后,紧赶慢赶基本完成,所有人才把心放一放。”

王以功讲述,“很多设备在国外,需要从海关协调进来,没按期到,所以每个人都得随时盯着,大的设备只能夜里进来,因为大车白天不能进城,我们就安排人夜里守着,设备安装的时候进不去屋子,我们再协调该破窗破窗、该拆门拆门。”

全员动起来,不仅包括领导教工,连学生也参与进来。关彤回忆,“师生全部根据安排行动——整理材料、调试设备、转移物品,老师盯老师工作,学生盯学生工作。因为很多设备进得急,春节期间,大家也没休息,很多人都是回家过个除夕,吃完饺子回来接着干。”

http://www.sdust.edu.cn/__local/6/22/BD/F85024A502060E1F96CF51C6780_28B38715_14D75.jpg

与此同时,除了实验室硬件建设,专家团队也紧锣密鼓地组织起来。据介绍,“学校从科研处和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派出7名专家一道参与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和学术团队中,有3位院士(宋振骐、何满潮和康红普)和众多专家,形成对实验室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验收需要提交的材料和成果由矿业学院院长谭云亮、院党委书记梁赛江总体把控,副院长刘伟韬总协调,张新国、刘进晓等具体负责执行,把相关的实验材料从青岛校区一趟趟运过来,充实实验室材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尽管任务繁重,但我们非常自信,坚信能成功”张新国讲到,“建设实验室除了硬件设施,还需要成果、人才队伍等软实力支撑,不是有个场所就可以。虽然最开始很多单位都争这个实验室,但是我们非常有信心,因为山科大在特殊开采、充填开采方面具有深入的研究,在煤炭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组建实验室的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验收标准,把成果材料一项项整合、归类起来,把队伍整合组建起来。”泰安校区科研部主任朱学军印象中就是——“整个建设过程中,学校领导重视,大家群策群力,张新国副教授和青年教师队伍一起整材料,在QQ传文件很多时候都是12点之后,发现问题怎么解决,一起想办法把材料整理得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全面。”

就这样,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下,围绕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泰安校区走了一条超常规的发展之路,抽调了各路人马,扎实完成了前期的建设工作。

服务新旧动能扬帆绿色未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完成实验室的建设,下一步就迎来了国家发改委的验收。

2018年4月4日,多位专家齐聚泰安。

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李术才教授、山东省工程咨询院副总经济师马凤章教授、湖南科技大学督学冯涛教授、安徽理工大学副校长孟祥瑞教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刘志强教授、山东煤炭学会全国监理大师秦佳之教授等7人组成的验收专家委员会进驻现场,山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孙公平副处长主持验收会议。

考验终于来临。验收专家委员会专家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质询讨论等方式开展验收工作,形成了验收意见。专家们对国家工程实验室依托企业和高校共建的机制、体制等创新之举表示肯定,一致认为建设单位圆满完成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建设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至此,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落户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这个工程实验室到底有多重要?煤炭充填国家工程实验室到底能做什么?建成以后,在煤炭行业到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在三大金字塔体系中,国家工程实验室处于塔尖位置”,据了解,国家科研创新体系包含三个金字塔一个平台,其中三个金字塔具体指三个体系,一个是知识创新体系(含国家重点实验室),一个是工程技术创新体系(含国家工程实验室),一个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而在第二个金字塔体系中,国家工程实验室处于塔尖位置,目的是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及装备制约,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重点工程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指导。

那么煤炭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到底是做什么的?据张新国副教授介绍,“主要是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实现村庄等建(构)筑物下、铁路(高速公路)下、水体上下压覆煤炭资源的开采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相结合,做到地表少塌陷、地表建(构)筑物安全使用;二是通过实施充填开采,减少开采引起的导水裂隙的发育,实现保水开采;三是通过实施高压注浆充填,实现城区部分采煤塌陷地地层加固和二次利用;四是开展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矸石山绿化和土地复垦治理。煤矿充填开采实验室的建立从根本上是服务于国家‘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也正契合山东省目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战略。”

谋定而后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工程实验室会发挥什么作用?在建成后,其深层次的影响逐渐凸显。“慕名而来的,可谓络绎不绝”,泰安校区科研部主任朱学军向记者讲述:“实验室获得国家验收通过后,很多单位和企业在网上看到报道,直接和我们联系,其中来咨询洽谈合作的可谓连续不断。霍州煤电、中煤科工集团、煤科总院、中国矿大、龙煤集团纷纷过来交流,这可以说是国家工程实验室带来的直接能看见的影响。”

但对于学校来说,这仅仅是开始。在一幅充满前景的画卷上,更深远的发展目标已徐徐展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张新国副教授这样解释发展前景:“一是使我们的科研工作登上了更高平台,现在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专搞充填开采研究的,国内我们是第一家,全过程工艺研究我们这里可以说是最权威的,所有的设备均向老师开放,而这些新的理论及实验研究,对学校的新工科建设、采矿工程学科建设,又将形成新的特色和增长点,促进整个学科的建设发展。”

“第二是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充填全产业联盟正在形成。”张新国副教授讲到,目前充填正从理论、材料、工艺、装备到工程实施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单打独斗时代已经结束;大团队产业发展模式,工程时代已经来临。工科高校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而应在工程现场。简单说,不仅有理论研究而且有工程经验,可以去做一些大的工程项目。

http://www.sdust.edu.cn/__local/1/D7/1A/CF87DDC5180659D459505A5ADB0_BC02F895_12409.jpg

那么什么是产业联盟呢?张新国副教授介绍:“煤炭充填要完全实现全产业链或者EPC工程,简单来说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有理论研究(方案、工艺设计),二是要有充填材料研究(新材料),三是充填装备的研究(新装备)。如果我们既有理论,同时可以生产充填材料、装备,那么就可以实现‘交钥匙’工程——煤矿有需求,我们从方案设计到实施生产都可以一揽子完成。现在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个平台,我们联合两家科研企业,一家做充填材料生产,一家做充填装备生产,这样三家共同聚集在国家工程实验室平台上,就可以实现产业联盟。”朱学军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副校长王少鹏带队在霍州煤电集团做汇报洽谈,当时有三家参与汇报,最后选择和我们合作,主要原因就是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我们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材料又有装备。”

对实验室的建设,新矿集团高度重视。新矿集团总经理辛恒奇等集团领导多次来现场指导。对实验室未来的运行,辛恒奇也指出,实验室验收后运行应用关系到实验室的生存问题,涉及实验室运行所需要的人员、资金、制度、维护和服务,所以,建立安全可靠的实验室运行机制,最大程度发挥仪器设备的效能,必须实行公司化运作模式,积极承揽社会服务业务,使实验室真正服务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真正解决煤矿充填开采的技术难题。要强化人员培训,培养一批煤矿充填方面的专家能手,使国家工程实验室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对此,副校长王少鹏也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尽快成立实质性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和技术服务团队,在此基础上尽快开展调研学习,提炼完善为我所用的更为先进的充填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新设备、新施工,实现实验室“优化、提升、提效”的工作目标;尽快完善实验室管理规章,规范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应用管理;积极研究探索公司化实验室管理模式,了解公司注册及相关办事流程及手续,实行公司、实验室技术上的“连体”;加强横向合作,实现强强联合,进一步拓展技术服务领域,尤其是非煤矿山;利用好“国家工程实验室”平台,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承揽充填工程项目,发表论文,申报奖项,申请第三方评价资质等,进一步增强团队服务能力。

在今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决策部署背景下,这个深深烙有“创新、科研”的实验室建设尘埃落定的同时,学校也正在规划着更为远大的蓝图。无论是从学科建设、科研平台,还是产业联盟,就如同专家委员会的评价一样,“意义重大,有助于以绿色开采推进产业提升,并以此为起点进一步为新旧动能转换做出新的贡献。”(记者:任波 摄影:季俊立)

上一条:泰安市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达成战略合作